3)第478章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_首富从货柜寻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古人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孔子却狠狠地批评了子贡,好好地表扬了子路。看看孔子的理由,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圣人说得真对!

  孔子的观点,即便放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落后。

  两个故事,分别讲的是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们分别说明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社会最常发生的:

  做好事,到底能不能求回报?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听话,要照顾弟弟妹妹,不能做不听话的小孩,否则就不要你了;

  上学后老师教育我们要听话,好好学习,帮助他人。

  工作后社会公德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奉献自己照亮他人,舍已为人不求回报。

  是的,我们一直生活在为他人着想的世界里,如果自私就不是好人,如果做了好事不能要别人的回报,现在我想问问大家,这样真的对吗?一味的为他人自己快乐吗?

  按道理讲,一个人做了好事,应该是有回报的。比如子贡赎人,国家给你赔偿金;比如子路救人,别人给他一头牛;即便是让个座,也应该得到一句“谢谢”。

  可是,我们为什么觉得子贡拒绝国家赔偿金做得对?为什么认为子路救人收下一头牛做错了?

  人们常常歌颂好人做好事的“伟大”,但一听说被给予了物质奖励,就立马持否定和质疑的态度。

  似乎,好人做好事,只有不求回馈才伟大,如果一旦被进行了物质奖励,那么这种好人好事将黯然失色,也不再值得被颂扬。真的是这样吗?

  这样的宣传导向,这样的思想观念,究竟对不对?

  做好事不求回报,的确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是“私德”,你个人可以这么做,但如若要求人人都这样做,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反而会让有心做好事的人望而却步,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离道德而去!

  如果真的将子贡树为道德模范,大肆宣传,再将子路树为反面典型,大肆鞭挞,我估计,在国外赎人的人会越来越少,主动救人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这个结果,可能是我们绝对没有想到的。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我们怎么还不明白呢?

  这样的结果,今天还在发生着。

  所以现在黄建中这么说,朱宇自然也就没有拒绝,写名字就写名字吧,报道也没什么。他本身做的是一件好事,也不害怕别人怎么去恶意揣测自己。

  麻雀是会去讨论鹰飞的那么高能不能找到食物?鹰是看不到低飞的麻雀的。

  敲定了朱羽名字的这件事情后,黄建忠才问道:

  “朱先生,这批文物大概有多少件?大约什么时候能送到,或者我们什么时候去接?我这边就要准备场馆了。”

  “一百三十多件。”朱羽说道,“大到青铜鼎,小到玉带扣,估计其中有些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