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章 血染半边天_我在缅甸挖矿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里。

  相比起那青砂皮的外壳,那血红色的外壳,手指触碰上去,显得更加粗糙,颗粒质的感觉很明显,说白了就是质地疏松,并没有那青砂皮的外壳来的紧密。

  手指尖传来这一触感之后,我的心脏猛地往下沉了一沉,因为那种触感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一般来说,手指触碰上去,越是感觉颗粒感不明显,里面的料子越是涨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其实那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去过矿上的人都知道,就连很常见的石矿,它都是分着石层来走的,上层的石头氧化程度会大一些,质地没有那么紧密,而中层的石头相对来说会好一些,最下层的石头,则是变数最大,可能它是质地最好的,也可能因为承受的上部压力过大,石头内部会出现一些裂纹。

  而翡翠石矿,大致上也是这么一个规律。

  只不过一开始,我也不懂得这其中的门道,也没有人教过我。

  我只知道常说的鉴玉不鉴玉厅口,输了就要睡坟场

  ,可其实鉴玉不光要鉴玉厅口,还要鉴玉层。

  其实说白了,鉴玉这东西,它就像是一门统计学,你做的准备工作越充分得到的数据越多,那最后的出来的结果,就越是会无限接近正确答案。

  我强忍着心中那一丝有些忐忑的情绪,伸手抱起的那块血染半边天的石头,奋力的打开手电筒,朝着那块石头照射了上去。

  一般而言,你在鉴玉街看到那些鉴玉的客人,一上来就举着手电筒,几乎整个人都要贴到石头去,费力的想要通过手电筒照射在石头上的反馈情况,来判断石头内部的水色,大都是刚刚入行没多久的新手。

  虽然说那是很常见的看法,而且不管你是刚入行的新手,还是想鬼眼龙川那样,在鉴玉圈子里成名已久的泰斗级人物,都免不了那一步。

  而且那种打光的手法,只是用来看寻常的石头,如果遇到像我手里这种血染半边天,容易跳色的石头,打光的手法一般而言都要分成两个步骤。

  比起寻常打光的手法,判断鉴别容易跳色石头的手法,要多一步大致判石层变什么色?如何变?能变多少的手法。

  我深吸了一口气,把手电筒的聚光调整成了散光,只不过那也是相对集中的光圈,光圈照射在那石头青砂皮和血色外皮的临界点上,我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一条暗褐色的分界带,那条分界带,上部色泽相对更加朝着褐色的方向深化,而下部分则是更偏重于褐色。

  有人会问,那不过是一条暗褐色的分界带,你能看出什么端倪来。

  其实不然,自古翡翠就有以绿为尊的说法,要不然帝王种也不会被炒到天价。

  可是只知道帝王种贵,却不知道翡翠色泽的形成原因,一般来说翡翠形成绿色,主要是看它其中的铬元素,看出绿色,知道它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