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圣廷的崛起_过河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真人并没有直接切入本次议事的正题,而是谈起了看似无关的题外话,大秦帝国的灭亡。

  所谓大秦,就是安息以西,西大陆的大一统王朝,其首都名为“七丘之城”。有许多谚语,如七丘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路通七丘等等。

  只是随着大秦的覆灭,西大陆再次变为诸国并存的状态,再也未能像东方这样建立起一个大统一的帝国。在座的都是二品太乙道士,都系统地学过西方历史,知道这段历史。

  清微真人着重讲了西秦帝国的灭亡,在西秦帝国末期的几百年,帝国公民们已经不再去军队服役,因为帝国的军队需要长达十年的苦役,驻扎边境不得返回,而且军饷不高,还要出生入死。因此,西秦帝国眼中的蛮族逐渐把持了军队,这与大齐王朝后期的胡人把持军队颇有几分相似。在此过程中,西秦帝国的文官和武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

  西秦晚期,各支蛮族军阀内讧不断,皇帝朝不保夕,近乎于傀儡,各地军阀成为实权者,依靠帝国的“将军”封号进行统治,各路野心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搞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像极了大齐末年的藩镇势力。

  这些将军们,皆是西秦帝国眼中的蛮族,真正的西秦人视从军为粗鄙之事,从不参军。

  此时的文官政府已经瓦解,帝国已经失去了对底层行政区的控制,那么这些西秦人在做什么?

  他们选择了另一条大道,那就是进入教会。

  在文官政府崩溃的同时,掌握了巨量财富的教会日益承担了地方政府的职能,教士们成为了地方城市的实际统治者。因此,西秦的世家望族都会将孩子送入教堂,与圣廷融为一体,以保证香火绵延,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

  这便是圣廷走向西大陆统治者的开始。

  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在西秦帝国文官政府崩溃的时候,为什么是圣廷承担起了政府职责?这就不得不提到圣廷的大学制度。

  中学是贵族、绅士、体面阶层所需要的教育。大学是教士、医生、法官、律师的培训班。

  大学的全称是“主教座堂学校”,目的是培养神职者,因为圣廷主张对《圣典》的解释必须以圣廷认可的正统神学观点为标准,所以圣廷要求所有教士都必须接受神学教育。而主教座堂学校就是让培养教士的。

  随着世道的发展,为了满足传教的需要,又开展了医学和法学的课程。

  医学不必说了,任何地方都需要治疗。关于这一点,道门的理解十分深刻,乱世造反需要符水治病救人,如此才能收拢人心,其效果仅次于发放粮食,盛世显贵也要靠炼丹取悦帝王贵族,从而平步青云,成为国师之流。其本质都是祛病消灾。至多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寻求长生。

  法学更多是教士走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