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 天公无语(上)_篡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轻,镇慑各地的局势。再以慈禧的老道权术手腕多方面来制衡牵制北洋这个势力。

  北洋受恩之余,也给予以后党忠心耿耿的回报。内外相联接之下,压得那些以光绪亲政操权为口号,试图走到前台来的帝党势力喘不过气来。

  (多说几句,清末此时局面。更有点象以慈禧为首地后党,加上李鸿章这么一个地方实力派共治的局面。双方势力勾结纠缠,在中枢,借着北洋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团体而稳固了慈禧地位。而对天下督抚,也以北洋独大的实力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局面,有着足够的镇慑作用。在清廷中央直属武力已经崩颓的情况下,勉强安稳了数十年。

  但是这种统治,更多地是靠着人的能力,而不是制度本身的能力----清季正是种种当初清廷行之有效的统治手段崩坏无遗的时候。甲午一战,北洋势力大倾。虽然还是大清一等一的强藩,但是已经不是能足够镇慑地方的势力。甲午之后,地方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和半独立也差不了多少,遂有辛亥一声枪响。十余省脱离清廷统治。

  李鸿章也因甲午去位。这位对大清忠心耿耿,也安于权臣之首的李中堂去后。中央也失去了掌控北洋这个团体的能力。这个时候北洋已经不再是清廷中央的借力还有虎皮。而变成了真正地腹心之患。经过十余年的演化,一个有足够能力和足够威望的野心家借北洋余烬而起,一举而篡满清两百六十余年江山,种种之因,无非随着甲午一战,慈禧和李鸿章这微妙共治的局面打破而种下----奥斯卡注)。

  甲午战事起后,北洋势力大衰,李鸿章威望跌落谷底。帝党已经走上前台,赢得了一时的狂醉时光。但是帝党上下也知道,这种短暂的繁华场面,一旦他们主持的这场战事失败,后党还是随时会翻身而起,再度将他们压得死死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帝党都已经为了辽南战事尽了最大努力。

  命徐一凡以汉人身份出任奉天将军,命他尽速回师,节制辽南诸军。

  光绪一再电谕天下,命各省筹备兵力粮饷,增援辽南前线。并且加倍委以湘抚吴大徵重任,在淮军不管用的情况下,居然异想天开的准备使用没落已久地湘军。命吴大徵招募当初湘军功臣子弟,编练成军,赴援辽南!

  在北洋死死的把住北中国财权,并且在慈禧授意下一文也不发往辽南的情况下。光绪开甲午捐岸,一个大八成的道台,打折只要四千两银子!还数次欲发内帑,直到发现他能掌握的皇家私房钱少得可怜才作罢。没钱饷军,只有一份份激发忠义血性地折子不要钱一般地向全天下发去,重点尤其在辽南前线。白发老将宋庆被超拔出来,在徐一凡到来之前暂时节制辽南诸军,而宋庆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