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章 初显成效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线生产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便如制铳,以后就没有铳匠这个职业了,取而代之的是镗管匠、机括匠、铳床匠。如此一来培养工匠的难度又降低了数倍。

  有了高效率的大规模产业,加上大批可用的工匠,实现大明工业化便不再遥远。

  之后朱琳渼等人又走入一间制作铳管的工坊。镗床目前只有两部,还是鲁宁从苏记铁场带来的,拉膛线的设备也仅有三台,故而成品区仅摆了六七根铳管。

  朱琳渼将所有铳管一一量过,却只有其中四根的口径符合毫米的误差要求,其余几根的误差都已接近毫米。

  他转对项峰道:“核收还要更严格些,即使产量再低,也不能放任非标准的成品通过。”

  项峰抹了把汗,忙垂目揖手,“下官谨记。”

  朱琳渼又对宋应星道:“看来还是得成立‘核收司’才行,专设一司务负责核收。只有最后把关的人一丝不苟,工匠们才能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

  “是,学生明日便办。”

  其实七分之四的合格率已让朱琳渼比较满意了,毕竟工艺标准化开始推行还没多久。

  即使以后保持这个成品率不变,倾江西、福京两地铳匠之力,制出三万支线膛铳的成本已能勉强接受了。这比四千支铳管力量仅有二百多支能用做线膛铳的情况已好了十几倍。

  而且可以预见,随着工匠们越来越熟练,成品率肯定会不断提升,早晚有一天,线膛铳的成本会降到与燧发铳接近的程度。

  他遂吩咐项峰,“即日起,军器局便全力赶制二型猎兵铳,所需费用直接由宋先生报给我。”

  “下官遵命。”

  朱琳渼又转对徐尔路道:“铸炮方面为远最为擅长,一应工艺标准化的事情便交给你负责。哦,对了,往后铜放开了用,不必担心。”

  “是。”

  等这数万支线膛铳列装龙卫军和破虏营,再加上大量规格统一的野战炮,明军的战斗力将实现对建虏的绝对碾压。

  朱琳渼心中长叹,届时便是纵多尔衮拼上数十万大军,也绝不可能阻挡他率军北伐,光复两京的步伐!

  “待福京军器局工艺标准化之事告一段落,宋先生和为远还要再去江西,在赣州军器局和苏记铁场推行标准化。

  “最终,所有工部隶下的工场皆要完成工艺标准化改造,并由朝廷行为影响到民间工匠。届时,只福京一地,军器、民具的产量便能远超建虏。”

  在场几人没想到自己所为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皆肃然揖道:“学生(下官)定倾力而为!”

  正说着,便见石霖快步而来,对朱琳渼禀道:“大人,朱阁部求见。”

  “朱继祚?”朱琳渼微微皱眉,“有什么急事让他都追到这儿来了?让他去军器局正厅吧。”

  “是。”

  片刻后,朱琳渼来到正厅,朱继祚忙上前施了礼,未等朱琳渼问,他便急道:“殿下,当是今日正午的事儿。和兰人在南澳山附近炮轰以西把尼亚人给闽南运粮的海船,击毁一条,伤两条。随船的礼部主事亦被炮火所伤。”

  南澳山是诏安以南的一座海岛,距离诏安不到百里,和兰人竟大摇大摆地跑到这里袭击来大明的商船。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