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铸炮专家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铸炮已颇有心得,但这次见了苏承羽之后才知道人外有人。

  除了这铁范铸炮之外,交谈之中陈州王提到的什么线膛炮、后膛炮闩、光学瞄具之类的概念听得他瞠目结舌。虽听起来都极为匪夷所思,但让苏承羽这么说出来,却又让他觉得非常合理,甚至很快就有望实现。

  是夜,徐尔路亲自送夜宵到陈州王下榻的驿馆,然后趁机讨教些“高精尖”的铸炮知识。

  苏承羽也不藏私,有问必答,到底能为大明多培养一个技术人才是一个。

  后来两人从铸炮说到火器,从火器说到自然科学方面,最后苏承羽干脆将各种数理化知识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徐尔路也颇了得,本身就有很扎实的近代科学知识底子,苏承羽所说的东西他竟能听懂了五成去。

  他越听越是惊讶无比,各种闻所未闻的概念、定理、公式苏承羽信手拈来,而且思考问题的角度极为新颖,片刻工夫就让他有茅塞顿开般的明悟。

  眼看夜深,他不敢耽误苏承羽休息,便要起身告退,临走前无不感慨道:“下官祖父钻研几何、算学经年,下官自以为他是大明在这方面的翘楚。今日遇到殿下,方才知道下官所知实在有限。”

  “钻研几何、算学?”苏承羽心中一跳,还自以为是翘楚?他忙问道:“敢问令祖尊名?”

  徐尔路肃容拱手道:“回殿下。下官祖父乃是崇祯朝内阁次辅,讳上光下启。”

  “光启?”苏承羽愣了一下,徐光启?!

  怪不得敢说是几何翘楚,这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几何原本》的学者,大明的“中科院院士”啊!

  他猛然想起徐光启有五个名字带有“尔”字的孙子,皆有一番学识,最终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家族。现在上海的徐家汇便是由于他们从前聚居于此而得名。

  那这个徐尔路应该就是其中之一了。

  难怪他对几何、数学之类基础扎实,又对铸炮颇有研究,原来是家学渊源。要知道,历史上自从徐光启去世后,大明就很难铸造出质量过硬的红夷炮了。

  杨廷麟能请到徐尔路来管理军器局也真是得了一员良将。

  苏承羽忙揖礼道:“久仰久仰。令祖实乃大明几何学启智第一人!在下所学,也有很多是源于《几何原本》的。”

  “怎敢当。”徐尔路忙谦道,“他老人家若还在世,恐怕也得向殿下讨教一二。”

  于是之后几天,徐尔路只要有空便来缠着苏承羽讨教各种知识。

  苏承羽索性按照徐尔路的基础,开始给他上起了高中数学以及初中理、化课程,这样学起来也能比较系统一些。

  三天后,苏承羽便让人将泥范搬到通风处,并在五尺外放置炭火用烟熏制。通常铸炮泥范要阴干一个月以上,但他可没这么多闲时间。

  他这么做其实并非莽撞,一来制铁范的泥范是分成了四段的,比制炮的泥范小得多,也干得快。二来这泥范上有微小的裂隙也不要紧,烧干前用泥水抹平即可,铁范不像大炮那么娇气,它是可以修补打磨的。

  趁炮还没开始铸造的工夫,苏承羽让乔千返回龙南,将那个从澳门招来的名叫安东尼的试炮手带来赣州。他最近一直在做炮兵的理论教官,眼下正好可以让他来军器局发挥一下专长。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