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四章 税改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领旨。”心中却甚是惊讶,征发民壮竟然还给工钱!要知道,在明代服徭役可是义务,而且通常要三个月之久。朝廷竟要为此多支四十万两之巨!

  朱琳渼又指向宋应星,“工部近日要配合龙卫军工兵营,在丹徒以北的江面上架一座浮桥。另须提早备好砂石、沥青、木料,以便来日修复扬州一带的道路只用。”

  “臣,领旨。”

  “礼部,尽快往澳门、马尼拉等地联络夷人,商议购入粮米,谨防赈灾粮不足……”

  “刑部……”

  待一应事宜部署完毕,众官员皆以为今日朝会便要到此为止,却不料朱琳渼又继续道:“对了,还有一事。”

  他举目在朝堂上扫了一圈,“如今正是北伐关键时期,又遇大批百姓为建虏所害,打仗、赈灾都需要大笔银子,这府库已然入不敷出。

  “朕希望诸位臣工能秉持大义,为大明社稷尽绵薄之力。”

  这不会是要大伙捐钱吧?朝臣们都是同样想法,一时间没人吱声了。

  朱琳渼见状,笑得极为和蔼,“啊,大伙不用担心,不是要大家捐银子,没这规矩。”

  众臣刚要松一口气,却听他又道:“不过大家亏欠朝廷税银已久,当然,以前的账就算了,这往后却不宜继续如此了,毕竟国家也艰难啊。”

  朱琳渼昨天连夜查了大明律和历代皇帝关于税收的旨意,就没发现任何提到士绅可以彻底免税的。

  有明文规定的只是说士子考取了功名之后,名下一定量的田地不用纳粮,超过额度的还是要如常交税。额度大概是进士两千亩,举人四百亩,秀才八十亩。

  而之所以形成如今的局面,皆是从崇祯朝时候,官员们拖欠税银开始的。

  彼时国家动荡,起初是有些官员是不经意拖欠,但户部碍于面子又不好去催讨。随后很多人发现,哎呀,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那自己为啥要老老实实交税?

  于是开始有人恶意拖欠,涉及面越来越大,户部更是无法催讨了——得罪人太多,甚至户部自己人都有拖欠的。

  时间久了之后,欠税蔚然成风,谁还交税倒成了众人眼中的傻子。最终逐渐将“老赖”行为发展成了士绅们的特权,逐渐固定下来。

  自始至终,朝廷都没有明文规定过,除了宗亲之外有谁可以彻底不交税!

  所以朱琳渼一上来就说的是“往后不能再拖欠税款”,对于减免额度却暂时没提。

  朝中顿时一片死寂。

  片刻,刑科给事中最先站了出来,“义正言辞”道:“臣启皇上,士子不纳粮,已是多年成例,这骤然改动,恐令各地不稳……”

  立刻有数人同时附和,“陛下,此事涉及太广,还是徐徐图之为上。”

  “陛下,户部已多年未收此例,便是要收,恐怕一时间也难……”

  “对对,清点田亩,重新丈量费时劳力,眼下驱虏为重,不宜大动干戈啊。”

  也有人大义凛然道:“国家困难,臣子自当尽忠,微臣愿捐投白银七百两,以助北伐!”

  “是了,臣也捐五百两!”

  “下官家贫,捐三百两吧!”

  顿时,朝堂上捐银之声响成一片,将朱琳渼“税改”的提议淹没下去。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