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棱堡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铲进炮口,杵实,再塞入铁球。

  很快,随着一声巨响,一颗十一斤重的铁球从炮口暴射而出,划了一条平直的弧线,越过赣江,重重地砸在西岸一座三丈多高的砖墙之上。

  砖石乱飞,那要塞的墙上登时出现了一个直径五六尺的巨大深坑!

  待碎块落尽,立刻便有明军士兵推了石块、三合土之类,顶着对岸的炮火,拼命填补那个可怖的弹坑。

  而在要塞墙壁的里面,陈逸正手拿悬尺测量一个巨大的木架。

  在他身侧不远处,一道向内倾斜的墙基已现雏形。

  数千剃了光头的清军俘虏正在监工皮鞭的驱赶下,日夜不停地修筑着这座棱堡。

  陈逸按照苏承羽的计划,以旧有的皂口要塞城墙作为遮蔽炮火的掩护,在墙后修建新的棱堡。

  如此一来,清军的炮火便无法干扰到建棱堡的工作。当以前的城墙被清军大炮轰塌之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墙后还矗立着一座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

  陈逸仔细丈量着每一个角度,每一根线条,确保完全按照苏承羽的图纸建造。

  图纸上的棱堡共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是一座两丈多高,横截面为斜度很大的梯形的厚墙。

  墙壁外侧用水泥加砖块筑成,最外面则砌了厚厚的一层水泥。其实等棱堡建成之后,水泥之外还要再糊一层虚土,用于减缓炮弹冲击力。

  墙内侧以土石堆积,用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整个外墙厚达两丈,墙顶上还有一道沟槽,进行战斗时明军士兵可以藏身其中。

  棱堡内层比外层高三成,坐落在一丈多高的土基上,与外层墙壁相距五六丈。

  内层的墙面倾斜没有外层那么大,但设计有更多的火力点。同样用砖块和水泥砌成,不过由于水泥数量不足,并未在表面覆盖水泥层。

  在棱堡遭遇敌军攻击时,斜度很大且极厚实的外层墙壁负责抵挡敌人的炮击。倾斜的表面可以造成炮弹向上滑跳,而坚硬的水泥表层用实心铁球极难摧毁。

  如果敌人拼着巨大伤亡越过棱堡四周的壕沟,爬上了外层墙壁,他们会看到里面还有一层内墙,且布置了大量火铳、火炮。内层的士兵很容易便能将外墙上的敌人消灭掉。

  最要命的是,经过精心设计,整个棱堡绝对没有火力死角。

  棱堡从上向下看是一个凹六边形。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都建有一座塔楼,敌人想从任何一个点攻击棱堡,都会受到至少两个塔楼上的交叉火力射击,从而使防守方的火力利用率高于普通的平面城防一倍以上。

  要说棱堡的缺点,那便是造价高、建造麻烦。

  这个时代的欧洲人也造了不少棱堡,但他们都是用巨大的石块修建的。采石、修整成方形、打磨,然后再垒起来,通常建一座棱堡至少要耗时一年以上。

  但陈逸有了仙石粉这种利器,修建这样一座棱堡的用时和砖土城墙几乎相同,不惜人力的话一个月就能完工。

  不过成本也同样极高,好在仙石粉是苏承羽自己生产的,是以价格还算能接受。

  六千清军被分为几十个“建筑队”,由明军监工,伴着隆隆炮响,于各处搭建木架、搅拌仙石粉、垒砖、挑土,日夜赶工,劳动力被压榨得一点不剩。

  对于这些残害大明百姓的叛国者、狗汉奸,万元吉的指令是:无需怜悯,死不足惜。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