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松锦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见长城靠东侧的一段被人拆去了二三十丈,木轨道正由此穿过,继续指向北面。

  在长城缺口的左侧,建有一座四五丈高的“天守阁”,其实就是座棱堡,死死扼住南下的通道。

  其实便是没有这座棱堡,以明军现在的调兵速度,至多十天就能从山东、北直隶赶到山海关,远比建虏的动作要快得多。更何况,按朱琳渼的规划,此次北伐之后,就没有什么鞑虏南犯的事儿了。

  继续向北不到两日,车子在宁远停下,木轨道至此结束,路旁能看到大堆已经加工好的木料和碎石等物,显然只要战事顺利,就会立刻继续向北铺设。

  宁远便是后世的辽宁兴城。天启六年,袁崇焕在这里凭城坚守,重挫努尔哈赤六万精锐,俘毙过万。直到十四年后明军松锦之大战,建虏才夺下了此城。

  桦山久守这几天在路上勤学明军军纪,此时下了木轨车,立刻依律召集岛津军集合,却不料倭军一营到四营的营总早就聚拢了他的人马,正在整队、点卯。

  他再看附近的丰臣军和上杉军也是同样状况,在路上时他便已听说,这两队人马被编为了倭军五营到十营,也是由大明军官指挥。

  待整好了队伍,桦山久守随大军从宁远城下走过,就望见那城墙至少倒塌了三成,四周仍是焦黑一片,碎石烂砖铺了满地。

  后来他才知道,最先到达这里的明军主力只用了不到两天工夫,就用大炮硬生生地轰开了这座坚城。

  很快,他就看到了轰塌了宁远城的“罪魁祸首”——黑压压一大片,占地足有方圆一里半的上百门大炮。

  这可是正经的大炮,尺寸远超他在日本时常见的“大筒”,最小的那些也有一丈来长,威风不可一世。其实这只是明军炮营的一部分,还有百余门炮已经装车,准备继续北上松山了。

  又向前走了一程,桦山久守和手下数千倭兵不由愣在当场,便是方才那一百多门大炮给他们的震惊都没这么大——他们看到了明军大营。

  四周是三道深过一丈的宽大壕沟,内侧是整齐的拒马,拒马前面还放了一种奇怪的绳索,绳上似乎布满了铁刺,卷曲着用木架撑起,一看就很难越过去的样子。

  而最令他震惊的却是营内的那些明军士兵。

  四周巡逻的队伍如同精密的机械一般,不禁队伍走得笔直,相互之间的距离丝毫不差,便是相距十多丈的两支巡逻队,步伐都是整齐划一!

  更内侧还有士兵在操练,有上千人组成的方阵,阵型棱角分明,即使快速冲出百十步,那队形仍是齐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

  突然间,一个战阵中的士兵同时爆发出震天呼喝,“杀!”向前迈出五步,随后又喊一声,“瞄准”“放!”

  火铳皆指向远处空地,一阵蔽日硝烟涌起,阵中的明军又随着指挥官齐喝,“装弹!”

  千余人简直似一个人,取出弹药、装填、杵实、拉开铳机……

  一系列动作令桦山久守眼花缭乱,十多个呼吸过后,上千支火铳齐齐举起,又是震人心魄的呼喝,“瞄准!”“放!”

  桦山久守只觉得呼吸都有些艰涩。他打了一辈子的仗,自是非常清楚,若他率军和眼前这队明军对上,根本不用打,光是对方这股气势就能将他的兵吓得拿不稳铁炮了。

  更不用说那直如天兵天将一般的操练水平,让他带自己的精锐旗本练十几年也不可能达到。

  带着既敬又惧的心情从明军大营旁走过,李业志令岛津军停下,就地搭建营寨。

  桦山久守向四周望去,就见西侧是朝鲜军的营地,南面是丰臣、上杉家的人马,而东边的营地中,竟是一群手、脸全都黑如焦炭的士卒,不过他们一个个皆是人高马大,肌肉鼓胀。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