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六章 百姓监督亦乃我大明祖制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僚收益的源头正是民脂民膏,所以只要民众能保护好自身的血汗,官僚集团便无处入手。

  朱元璋看出了这一点,他也寄希望于人民。

  因此朱元璋在建国之处就颁布了法律地位和量刑程度都远重于《大明律》的《大诰》。

  其中特别针对害民酷吏设置了许多“群众监督政策”,规定百姓有权力将害民的基层官吏绑缚进京,交予皇帝处置。

  换句话说,“群众监督”也可算得上是一项朱元璋当年精心布排的“大明祖制”。

  现代老百姓朱翊钧为了发布自己构想中的“群众监督政策”,不惜拖出朱元璋的“群众监督政策”作投路石。

  张诚回道,

  “太祖爷用心当真艰深。”

  张诚只说了那么一句,接下去就不敢在这个话题上多张嘴了,

  “皇爷若是举棋不定,不如先将马政的事放一放,这辽东呈来的奏疏……”

  朱翊钧却不肯放过他,

  “朕是想恢复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如何在你看来便是举棋不定?”

  张诚张了张口,道,

  “太祖爷虽有祖训,但《大诰》早就在建文……庶人主政时就被废除了。”

  “后来成祖爷为维护祖训起兵,即使恢复了《大诰》,但在永乐十九年时也下旨说要一律依《大明律》拟罪,不许刻意罗织从重从严。”

  “仁宗爷即位后更是以军民动辄绑缚凌辱文武官为有伤大体,下令只许被害之人赴合上司陈告,不许擅自绑缚,违者治罪。”

  张诚罗列完朱元璋之后三位大明天子对《大诰》的实际态度就不吭声了。

  事实上他也不需要吭声了,事实胜于雄辩,朱元璋生前最看重、最宠爱的两个嫡亲孙子在即位之后均不约而同地第一时间废除了《大诰》,足可见《大诰》在统治集团内部并不受待见。

  张诚虽然不敢把话说得太直白,但他的逻辑很明晰的。

  明太祖特别赋予了百姓群众监督的权利,也担心子孙后代废除他的良法,还专门写了《皇明祖训》来预防,却不想后头那三位皇帝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兜了一个巨大的圈子,又回到了红巾军起义前的历史起点。

  反正遵守祖训是凭良心的事,子孙硬不去理他,硬要去废除他定下的法度,朱元璋也不能从明孝陵里爬出来教训他们。

  但是换个角度讲,能让子孙后代昧着良心也要废除的法律,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想来也不大甚高。

  倘或撇去因“靖难”旗号而不得不将“祖制”奉为圭臬的明成祖,建文帝和明仁宗共同选择为官僚集团撑腰,想来也是为了维护帝王之尊,而非是想为虎作伥。

  帝国体制下,官僚集团总喜欢将皇帝的个人利益与自身的集团利益相绑架,以致于皇帝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一致,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难怪海瑞生前提及恢复祖制时,众臣议论纷纷,太祖皇帝仁德爱民,后世却反道其残暴酷虐,想来这也是大臣们的说法。”

  朱翊钧开口道,

  “他们污蔑太祖皇帝,实际就是不愿见到百姓能有权利去监督他们,这和他们后来对付海瑞是一样的道理。”

  张诚道,

  “百姓也不全是好的,就是太祖皇帝在时,也有刁民倚仗‘民拿害民官吏’例侮慢官长,借机横吃横喝,敲诈勒索,甚至在拿获贪官污吏后私作交易。”

  朱翊钧回道,

  “官吏才要分清官和贪官,百姓就是百姓,何必要分出好坏?”

  “世上之人无有十全十美者,倘或一个国家非要百姓十全十美才能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那这个国家奉行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恶政’。”

  皇帝说着,一面拿起张诚方才搁在御桌上的奏疏,一面认真道,

  “要百姓监督,只靠邸报让百姓知晓衙门的收支明细是不行的,必须得要让百姓有权投票才对。”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