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十三章 弹劾也有分别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大明?”

  朱翊钧道,

  “‘利’这一字虽重要,却也有‘国利’与‘私利’之分。”

  “依朕看啊,现在这来华的洋人,表面上都是为私利,实则却都重于国利;而我大明却恰恰相反,诸臣诸公,讲其国利来头头是道,实际呢,却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张诚忙道,

  “只要轮船招商局一建成,无论是私利还是国利,都尽皆为皇爷所用,皇爷又有甚么可担心的呢?”

  朱翊钧笑了一下,道,

  “但愿如此。”

  皇帝沉吟片刻,又微微侧过身,换了个话题问道,

  “对了,朕先前下旨,要太仆寺让马户投票选吏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张诚上前一步,见皇帝没有再因沈鲤之事怪罪自己的意思,便觑着朱翊钧的神色慢慢挪到他身边,赔笑答道,

  “皇爷忘了,太仆寺的折色银是每年春秋二季上缴,现在才过了六月,秋天都没结束呢,哪儿看得出甚么变化呢?”

  朱翊钧点了点头,道,

  “倘或有甚么变化,必须及时让朕知道。”

  “徐泰时是晓得道理的,他先前迟迟不敢整改马政,无非是怕俵马银收不上来,九边找太仆寺拆借的时候腾挪不出银子,万一蒙古人打过来,九边守将一状告到朕这里,最终吃亏的定是他。”

  “现在朕亲自担了这整改马政的干系,蒙古人打过来尽管让九边直接来找朕,实在挪不出经费,大不了朕将朕内库里的东西都变卖了,朕一人吃紧些没事,总不能让朕的忠臣良将们都跟着朕为难啊。”

  朱翊钧寥寥几句话,就把大臣边将们反对俵马新政的招数给道尽了。

  其实他本来是不想说得那么透的,但是他发现不说透不行,有的时候上头的人碍于情面不说透,底下人就当上头的人没看透,所以必得说透。

  张诚堆笑道,

  “皇爷体恤下情,此乃诸臣有目共睹之事,再者说,现今是科道官弹劾边臣的多,至于守将向皇爷告状得,简直可称稀罕。”

  朱翊钧道,

  “哦?告状的?近来科道官又向朕告了哪个边将的状啊?”

  张诚答道,

  “巡按直隶御史王之栋参劾宣府总兵李如松。”

  朱翊钧神色不动道,

  “李如松调任宣府总兵还不到一年,言官能用甚么理由参他?”

  张诚回道,

  “王之栋参他‘骄横’,又说核其生平倾险贪肆。”

  朱翊钧冷淡道,

  “李如松先前一直在京提督京城巡捕,后来受朕指派去的宣府,朕都没看出他骄横,怎么去了宣府不到一年,倒竟被言官看出来了,难不成这王之栋的眼力比朕还厉害?他用的是哪件事参的李如松啊?”

  张诚垂首道,

  “王之栋在奏疏中说,先前宣府巡抚许守谦到宣府驻地检阅军事操演,李如松不守武将尊文官之惯例,直接引许守谦与自己同坐。”

  “尔后参政王学书上前劝解李如松,三人争执不下,差点儿当着众人打起来。”

  朱翊钧“哦”了一声,道,

  “就这么点小事,也能看出李如松骄横?依朕之见,这秋防护驾在迩,大将不宜轻易,着令李如松、王学政各夺俸三月,以示微惩即可。”

  张诚闻言也不敢多劝,只得应了下来,又听皇帝吩咐道,

  “还有,既然日本人要打朝鲜的主意,朝鲜不可能坐以待毙,倘或东北有甚么风吹草动,你也不能轻忽,必须一并报给朕知道。”

  张诚问道,

  “不知皇爷说的‘风吹草动’是指……”

  朱翊钧道,

  “就是不管朝鲜有甚么动静,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事无巨细,你都要一一禀报。”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