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以原富治原富_三国大教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绍本以为,借助沮授以《原富》治《原富》之法已经破除了栾奕的“温水煮蛙”之计,却不知这只是栾奕所布大棋的开始。

  栾奕虽然停止引入大宗山珍,但是对河北的粮草供应一直没有停止过。

  圣元二年一年,连年干旱少雨的华北平原,终于迎来罕见的美好年景。这一年风调雨顺,没有洪,也没有涝,更没有干旱,田地稍有缺水,老天爷便会降下一场雨水来滋润大地。地尚未干透,又有甘露从天而降。十多场雨,势头都不大,但降水量却都不小,属于缠缠绵绵的小雨,最适宜农耕灌溉。

  于是,同年秋季河北各郡迎来了罕见的大丰收。

  按理粮食丰收,上至地方大员下至百姓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一年多来,栾奕从河南教区向河北输入的粮草,与丰年河北自产的粮食同时在冀州汇聚。致使河北一代粮食作物大量囤积,市场保有率一度超过饱和值三倍有余。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反之市场供给大于总需求就会导致该商品价格下降。

  河北粮草囤积量居高不下,价格随之大幅度降低。从去年的不到20文,一气跌到谷底。仅需10文钱就能买到一石。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会问,粮食价格低了,百姓都能吃上饭,生活不是应该过得更好吗?

  实则不然。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大汉朝,粮食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产物的价格。

  就像现在的冀州,超过九成人口都是以耕地为生的农人或土地主。粮食价格下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有100亩地,每年收200石粮食。在每石粮食价值40文时候,他们每年的收益就是8000文钱。那时做一件新衣需要500文,如果他把一年的收益全部用来作衣服可以做16件。

  这一情况从今年开始变得不同了。粮食的价格一下子跌到了10文,他的收益蜕减四分之三,变成2000文。如果制衣服的价格还是500文一件的话,一件衣服的价值相当于农人辛辛苦苦耕种25亩土地一年的收益。

  这么贵的价格农人肯定不会买,至少今年做的衣服比往年要少的多。衣服买的少了,就造成供大于求的结果,从而导致衣服价格也跟着下降。

  于此同时,依赖土地获取收益的土地主和农人,在发觉自己“背对骄阳,面朝黄土”劳心劳力忙活一年,耕种了20多亩土地才只能换一件衣服以后。很多思维活跃之人会选择离开靠天度日的土地,转而从事其他营生。比如说直接选择去做衣服,4天做出一件成衣赚得的钱就等于耕地一年,何乐何不为?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大量人群抛开农耕,选择纺织行业,带来的不仅有人力,还有大量原本投用在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