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四章:不在于一朝一世_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

  人之一世之志,极尽之处,难不是就是一世的尽处?

  一世尽去,人去,还有何求?

  “那君之所求,在何处?”

  顾楠背起了放在一旁的竹箱,看了一眼身后,沉沉地说道:“在这其中。”

  像是她背着的不是一只竹箱,而是万斤之重。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这其中将是她极尽一生之所学,也是将是她极尽一生之所求。

  那老头让她看一眼盛世太平,可是在这世间之中,这天下之内,根本就无有万世之朝,也不可能有千秋之世。

  朝堂兴亡,天下分和。

  只要有人心所求,纷乱就不会止去。

  她要做的,就是将那教世之说传于世人,无论何朝,何代,何时,何年,何月都能教人得安。

  不受天灾饥寒,不受战亡死难。

  她答应过的事她一定会做到,那老头所想的无饥寒之世,太平世间,她当去看到。

  由这世间千万人,自己创造的太平盛世,泱泱之国。

  所以她也不可能和周瑜打赌,若是这东汉将乱,她会选择一个最快能够终结这乱世的方法。

  周瑜不懂顾楠背后的竹箱之中是什么,他怔了一会儿,随后释然一笑。

  “如此,瑜就不多留顾君了,各为所求,余周公瑾,自当用余胸中所学,在这乱世之中一展抱负。”

  周瑜站了起来,还带着几分醉态,手指那浩荡江河之中。

  “以这江东为起,会一会那天下英雄!”

  一时瑜亮,此二人都不负此名,不过,从目前看周瑜当是要比诸葛亮尚强上几分。

  顾楠笑了一下,江东周郎,我记着了,我待看着。这乱世江东,该是如何波涛涌起。

  “如此,就先告辞了。”

  住着无格,顾楠走出小亭。

  周瑜回过身来,顾楠摆了一下手,回头笑了一下。

  “就不必送了。”

  那白裳人走入那江东之景中。

  周瑜站在原地,他刚才好像是看见了斗笠之下,看清了那人的眉目。

  那眉目之中该是惊鸿一瞥,斗笠下似乎是一个俊美的女子。

  女子?

  周瑜愣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当是我真的醉了,看错了。

  想着看向那白裳人消失在视线中。

  淡笑着立于亭子中。

  顾君,希望下一次见面,我们不要是对手。

  瑜,可不会手下留情。

  ······

  “梨花酿。”

  路旁的酒家还在叫卖,酒香犹在。

  道路上所见柳絮纷纷,往来之人交错。

  酒楼之中的人声还未息去,那船家还真没骗她,那楼中当时日夜如此,人在其中饮酒作乐。

  暮色渐至,斜阳下的江中也别有一番风采。

  那白裳人背着竹箱,手里伫着一柄“黑棍”走过江畔。

  她见过了诸葛亮和周瑜,突然她想再去见一个人,那人应该不难找。

  做好了打算,她对着江中的一只游船挥手招呼道。

  “船家,渡河。”

  那游船停了下来,很快扭过了头来,在那波涛微拂之中渐渐靠岸。

  “君去哪啊?”

  “河对岸。”白裳人慢步走上了游船,将竹箱放在了身侧,抱着那黑棍坐了下来。

  “好嘞,君坐好了。”

  船杆撑在岸上,轻轻一推,游船荡开水面,向着江中划去。

  江风迎面吹来吹得人衣袍轻扬。

  江河里,孤帆远影,翻波而去。

  ————————————————————

  额,有读者提到诸葛亮和周瑜的年纪的问题,是这样,历史上周瑜生于175年,诸葛亮生于181年差了六岁也没有差很多的。然后是,故事中的一些事件因为顾楠的参与导致时间线和历史上是有一些不同的,这也是处于出场人物顺序的考虑,希望大家理解。

  请收藏:https://m.dzdn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